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 农副产业2019前景
简介:王建华,1958年9月出生,1976年12月入伍,江苏如皋人,中共,历任46军工兵营战士;山东省军区司令部参谋;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武部部长。2004年转业到济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。
农副业生产红红火火1979年改革开放之前,我们.不富裕,物资匮乏,商品短缺,人民生活水平不高。那时候与地方比较起来,情况要好些,但是仅靠统一标准供给的经费、粮油、副食品,官兵想要丰衣足食尚有差距。因此,那个时期所有连队都在利用课余时间、节日搞一些农副业生产,主要是养猪种菜和副食加工,以补助经费不足,改善战士伙食。
上世纪70年代中期,在46军工兵营的人,一定会记得在徐州驻防时,干部战士一人发了1条内蒙的毡褥子(见下图)、1个马轧子,这些不属于统一配备的单兵装备,是工兵营官兵用生产创造的经费购置的,目的是让战士们拉练时不挨冻,便于训练、生活。那时全营农副业生产积累经费近万元,老同志们都记得,1971年工兵营在舒兰县舒兰站村耕种120亩水稻,张迺和副营长分管该项工作,抽调2连2排担任生产任务,2排长葛桂才,辽宁缓中人,朴实能干;4班长张绍堂、5班长朱迺茹、新战士李在洙,还有湖南常德的芦正喜等等,都是能干的好同志,他们苦干实干,一年收获近10万斤稻谷。另外在吉林江北金珠村播种5O亩玉米和大豆,也获丰收。
内蒙毡褥子(李学全摄)
收获的大米除补助各连的伙食外,还卖给炮团一大部分。大豆加工成豆油补充给连队食用;玉米发给各连喂猪。那时工兵营农副业生产搞得红红火火,战士伙食做到了肉、菜两自给,油粮两补助。此外,还组织部分家属开办了酒厂,也略有收益。工兵营的生活和46军其他直属单位比总是最好的,让他们十分羡慕。这样大规模的农副业生产从1964年开始一直搞到1975年调防。还有在吉林丰满营房,战士们由吃井水改成全营喝自来水,大家可高兴啦。战士愿意在工兵营,生活比较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。
购置的搪瓷茶缸(张迺和摄)
调防之前,工兵营在吉林丰满营房用生产经费,自建.式猪圈,.式菜窖,每个连队养四、五十口猪,吃肉不成问题,菜自给自足。每个战士每年补助30斤大米,5斤豆油,上级供应粮食每月每人45斤,加上营里补助的粮油,连队没有不够吃的时侯。为了不断改善连队伙食,各连都养鸡、养猪、种菜。连队养的肥猪有四、五百斤重,过年期间宰杀后,猪肉就存放在储藏室。鸡窝建在后山旁,白天放鸡满山跑,能吃到蝗虫等,晚上再喂点食。鸡下蛋时各班轮流值班,满山坡捡鸡蛋。每个班有一块儿菜地,蔬菜下来后根本吃不完。机械连的伙食在司务长吕东灿精心调解下搞得相当不错!他经常在星期天扎上围裙,亲自下厨把剩下的高粱米饭掺上面粉炸丸子。冬天为了取暖,营里组织各连到山里打柴火,各连都弄回来不少木材,好几年烧不完。(根据张迺和、房本喜、李学全回忆整理)
李学全
房本喜
声明:以上副业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整理,该观点及内容仅代表用户本人。本站仅供信息存储服务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有侵权/违规内容请联系,立即清除!